第673章 佛,然后,剑(2/3)
唯识宗的修行方式就和天台宗、净土宗这类是截然不同的。
小乘佛法渡自己,大乘佛法渡众生。
禅宗认为修行看悟性,什么时候开悟了什么时候就能成佛,这就是所谓的一念成佛,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来源,对悟性要求极高,也不讲究拜佛,讲究自身的修行,于是与武集合,自成一派。
净土宗则是找到了灵山,希望能够通过修行让自己进入佛陀所在的极乐净土,让自身成佛,为此树立了菩萨和诸佛,引领世人,宣扬来世之说,普度众生。
对他们来说,修行就是为了去往极乐世界,死后抵达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了佛,为此必须口中念佛,张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。
所以这一派的修行根本在于‘拜佛’,而忽略了自身的修行。
而唯识宗的修行,讲究一个灵台三寸。
玄奘法师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觉者都可以开悟,并且以自己实践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,继往开来。
但这就动了宗教的根基,宗教是什么?是信仰,如果人人都信仰自己,不信仰佛了,钱怎么来?权怎么来?
玄奘法师晚年很凄惨,因为一个人无法对抗整个佛门,他尽得了佛法真谛,但僧众不想要这种佛法,他们想要的是众生‘拜佛’,缔造一个虚拟形象让众生朝拜,自己也就成了佛在地表上的代言人。
当然,佛门也自有其存在价值,拜佛可以给普通人提供心安,可以让人找到一个心灵依靠,也有和尚修行后游历天下做了好事,但这些都是结果论,拜佛并不意味着放弃修行,但意味着放弃了大脑,放弃了唯我独尊之真意,恰恰和释迦摩尼定下的佛法本意冲突。
只懂得吃斋念佛,忽略了真正修行,导致僧人成了机械,导致佛法真意失传。
然而那些佛门大师是真的不懂吗?
非也,他们不但懂,而且非常聪明,否则就不会推行拜佛了。
看看圆真,一身衣服穿了多少年,洗到发白洗到变色,吃饭都得自己打工挣钱;再看看净土宗的那批和尚,留在寺庙里待着,等着香火钱送上门,守着佛像就有收入,吃的白白胖胖,放在过去甚至还有寺庙下名正言顺的田亩,让僧人和佃户耕种。
如此一对比,谁懂真的佛法,重要吗?
活得体面活的舒服才更重要。
你笑我不懂修行,我笑你不懂生活,像玄奘一样活着,多累啊。
白维对圆真的做法许以默认的中立态度,即便圆真做法是对的,大概率也会碰到钉子,即便他最终真的挑反了佛门,拿下了波旬,也还是动摇不了净土宗天台宗的地位,仍然会有人拜佛求心安。
但他的做法也不是毫无作用,至少可以真正意义上的让佛们被人所重视,毕竟一件事的存在合理却不意味着它是对的是应该的,天下可以没有拜佛的宗派,却不该没有圆真这样的真正的僧人。
“你今晚打算住什么地方?”
“贫僧自有去处,天大地大,何处不可居。”圆真道。
“说人话,再打机锋这桌子饭你自己刷盘子付钱。”
“镇子里有寺庙,我去借宿一宿,该没什么问题。”圆真也不想继续麻烦白维了。
白维拿出几张红色钞票放下:“这就当时这几天的饭钱了,免得你明天还来找我蹭饭。”
圆真搓着手:“哎呀,这……多不好意思啊,可贫僧的确囊中羞涩,拿不出什么……这枚菩提子就送给你了,也不值钱,是我自己捡到后用红绳穿起来的,随我修行不少年了。”
白维瞥了眼这菩提子,能感受到它的内部蕴藏着充沛的生机,种下去肯定能长出一颗很大的菩提-->>